首页
技术小册
AIGC
面试刷题
技术文章
MAGENTO
云计算
视频课程
源码下载
PDF书籍
「涨薪秘籍」
登录
注册
第1章 数据库和SQL
1-1 数据库是什么
我们身边的数据库
为什么DBMS那么重要
DBMS的种类
1-2 数据库的结构
RDBMS的常见系统结构
表的结构
1-3 SQL概要
标准SQL
SQL语句及其种类
SQL的基本书写规则
1-4 表的创建
表的内容的创建
数据库的创建(CREATE DATABASE语句)
表的创建(CREATE TABLE语句)
命名规则
数据类型的指定
约束的设置
1-5 表的删除和更新
表的删除(DROP TABLE语句)
表定义的更新(ALTER TABLE语句)
向Product表中插入数据
第2章 查询基础
2-1 SELECT语句基础
列的查询
查询出表中所有的列
为列设定别名
常数的查询
从结果中删除重复行
根据WHERE语句来选择记录
注释的书写方法
算术运算符
需要注意NULL
比较运算符
对字符串使用不等号时的注意事项
不能对NULL使用比较运算符
2-3 逻辑运算符
NOT运算符
AND运算符和OR运算符
通过括号强化处理
逻辑运算符和真值
含有NULL时的真值
第3章 聚合与排序
3-1 对表进行聚合查询
聚合函数
计算表中数据的行数
计算NULL之外的数据的行数
计算合计值
计算平均值
计算值和小值
使用聚合函数删除重复值(关键字DISTINCT)
3-2 对表进行分组
GROUP BY子句
聚合键中包含NULL的情况
使用WHERE子句时GROUP BY的执行结果
与聚合函数和GROUP BY子句有关的常见错误
3-3 为聚合结果指定条件
HAVING子句
HAVING子句的构成要素
相对于HAVING子句,更适合写在WHERE子句中的条件
3-4 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
ORDER BY子句
指定升序或降序
指定多个排序键
NULL的顺序
在排序键中使用显示用的别名
ORDER BY子句中可以使用的列
不要使用列编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小册>>
SQL基础教程(上)
小册名称:SQL基础教程(上)
### 表的结构:SQL基础教程(上) 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世界中,表是最基本的数据存储单元,它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存储着数据。理解表的结构对于有效地设计数据库、查询数据以及维护数据完整性至关重要。本章将深入探讨表的结构,包括表的创建、数据类型、列的属性、约束以及表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奠定坚实的SQL基础。 #### 一、表的基本概念 表是数据库中按行和列组织的数据集合,类似于电子表格或纸质表格。每一行代表一条记录(Record),每一列代表一个字段(Field)或属性(Attribute),所有记录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即包含相同数量的字段,每个字段都定义了数据类型和可能的约束条件。 #### 二、创建表 在SQL中,使用`CREATE TABLE`语句来创建新表。创建表时,需要指定表名、列名、数据类型以及列的其他属性(如是否允许为空、默认值等)和表的约束(如主键、外键等)。 **示例**: ```sql CREATE TABLE Students ( StudentID INT PRIMARY KEY, FirstName VARCHAR(50) NOT NULL, LastName VARCHAR(50) NOT NULL, Age INT, EnrollmentDate DATE, Email VARCHAR(100) UNIQUE ); ``` 这个例子中,`Students`是表名,它包含六个字段:`StudentID`(主键,整数类型)、`FirstName`和`LastName`(均为必填的字符串类型,最长50个字符)、`Age`(整数类型,可选)、`EnrollmentDate`(日期类型,可选)和`Email`(字符串类型,最长100个字符,且每个邮箱必须是唯一的)。 #### 三、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指定了列中可以存储的数据的种类。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如MySQL、PostgreSQL、SQL Server等)支持的数据类型可能略有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几大类: - **数值类型**:如整数(INT)、浮点数(FLOAT、DOUBLE)、十进制数(DECIMAL)等。 - **字符串类型**:如变长字符串(VARCHAR)、定长字符串(CHAR)、文本(TEXT)等。 - **日期和时间类型**:如日期(DATE)、时间(TIME)、时间戳(TIMESTAMP)等。 - **二进制数据类型**: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如BLOB(Binary Large Object)。 - **其他类型**:如枚举(ENUM)、布尔(BOOLEAN)、JSON等特定数据库支持的类型。 选择正确的数据类型对于优化数据库性能、节省存储空间以及确保数据准确性都非常重要。 #### 四、列的属性 除了数据类型外,列还可以有其他的属性,这些属性定义了列的特定行为: - **NOT NULL**:指定列不允许有空值。 - **DEFAULT**:为列定义默认值,如果插入记录时没有为该列提供值,则使用默认值。 - **AUTO_INCREMENT**(MySQL特有):自动为每条新记录生成唯一的数字标识,常用于主键。 - **UNIQUE**:保证列中所有值都是唯一的,可以定义单个字段的唯一性,也可以组合多个字段创建复合唯一约束。 - **CHECK**:允许你指定一个条件,用于限制列中可以存储的值。 #### 五、表的约束 约束是强加于表上的规则,用于限制存储在表中的数据类型,以维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见的约束包括: - **主键约束(PRIMARY KEY)**:保证表中每行数据的唯一性,主键列不允许有NULL值,且表中的每行必须有一个主键值。 - **外键约束(FOREIGN KEY)**:用于维护两个表之间的关系,外键是一个表中的字段,它指向另一个表的主键,用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 **唯一约束(UNIQUE)**:保证一列或列组合中的所有值都是唯一的。 - **检查约束(CHECK)**:确保列中的值满足特定条件。 - **默认值约束(DEFAULT)**:指定列在没有指定值时使用的默认值。 #### 六、表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通常分布在多个相互关联的表中。表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外键来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一对一(1:1)**:两个表中的行通过外键以一对一的方式关联。 - **一对多(1:N)**:一个表中的行可以对应另一个表中的多行,是最常见的表关系类型。 - **多对多(M:N)**:两个表中的行通过第三个表(称为关联表或映射表)以多对多的方式关联。 理解并正确设计表之间的关系是构建高效、可扩展数据库系统的关键。 #### 七、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 **规范化**:通过分解表、减少数据冗余来优化数据库设计,常见的规范化过程包括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 - **索引**: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可以在表上创建索引。索引类似于书的目录,能够加速数据的检索过程,但也会占用额外的存储空间并可能影响数据插入、删除和更新的性能。 - **性能考虑**:在设计表结构时,需要考虑数据访问模式、数据量增长等因素,以优化查询性能和数据维护效率。 #### 八、总结 表的结构是SQL数据库设计的基石,它决定了数据的存储方式、查询效率以及数据间的关系。通过合理选择数据类型、设置列属性、应用约束以及精心设计表之间的关系,可以构建出既高效又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本章从创建表开始,逐步介绍了数据类型、列属性、约束以及表之间的关系等核心概念,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SQL表结构的深刻理解。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SQL查询语言的其他方面,包括数据检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以及高级查询技巧等。
上一篇:
RDBMS的常见系统结构
下一篇:
1-3 SQL概要
该分类下的相关小册推荐:
SQL基础教程(中)
高性能的Postgres SQL
PostgreSQL入门教程
SQL基础教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