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小册
AIGC
面试刷题
技术文章
MAGENTO
云计算
视频课程
源码下载
PDF书籍
「涨薪秘籍」
登录
注册
1.1 大语言模型的基本概念
1.2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
1.3 大语言模型的构建流程
2.1 Transformer结构
2.1.1 嵌入表示层
2.1.2 注意力层
2.1.3 前馈层
2.1.4 残差连接与层归一化
2.1.5 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
2.2 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GPT
2.2.1 无监督预训练
2.2.2 有监督下游任务微调
2.2.3 基于HuggingFace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实践
2.3 大语言模型的结构
2.3.1 LLaMA的模型结构
2.3.2 注意力机制优化
3.1 数据来源
3.1.1 通用数据
3.1.2 专业数据
3.2 数据处理
3.2.1 质量过滤
3.2.2 冗余去除
3.2.3 隐私消除
3.2.4 词元切分
3.3 数据影响分析
3.3.1 数据规模
3.3.2 数据质量
3.3.3 数据多样性
3.4 开源数据集
3.4.1 Pile
3.4.2 ROOTS
3.4.3 RefinedWeb
3.4.4 SlimPajama
4.1 分布式训练概述
4.2 分布式训练的并行策略
4.2.1 数据并行
4.2.2 模型并行
4.2.3 混合并行
4.2.4 计算设备内存优化
4.3 分布式训练的集群架构
4.3.1 高性能计算集群的典型硬件组成
4.3.2 参数服务器架构
4.3.3 去中心化架构
4.4 DeepSpeed实践
4.4.1 基础概念
4.4.2 LLaMA分布式训练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小册>>
大规模语言模型:从理论到实践(上)
小册名称:大规模语言模型:从理论到实践(上)
### 1.2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 #### 引言 在人工智能的浩瀚星空中,自然语言处理(NLP)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片领域。而大规模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作为近年来NLP领域的重大突破,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与机器交互的方式,还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行业的应用边界。本章将深入探索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萌芽阶段到如今的繁荣景象,揭示其背后的技术演进、理论突破及实践应用。 #### 1.2.1 萌芽与初探:统计语言模型 **1.2.1.1 起源:基于规则的NLP** 在探讨大语言模型之前,有必要回顾NLP的早期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NLP主要依赖于手工编写的规则集来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简单的文本分析和生成,但面对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时显得力不从心。 **1.2.1.2 统计语言模型的兴起**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和统计学习方法的兴起,NLP迎来了统计语言模型(Statistical Language Model, SLM)的时代。统计语言模型基于概率论,通过计算文本中词序列的联合概率分布来预测下一个词的出现。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工作包括n-gram模型,它假设一个词的出现仅与其前面的n-1个词有关,极大地简化了语言模型的复杂度,使得大规模文本处理成为可能。 #### 1.2.2 深度学习时代的曙光:神经网络语言模型 **1.2.2.1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的诞生** 进入21世纪,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网络语言模型(Neural Language Model, NLM)应运而生。与传统统计语言模型相比,NLM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能够捕捉更复杂的语言特征,如语义、句法结构等。2003年,Bengio等人提出的神经网络语言模型(NNLM)是这一领域的里程碑,它首次将前馈神经网络应用于语言建模,开启了深度学习在NLP领域的新篇章。 **1.2.2.2 RNN与LSTM的崛起** 随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及其变体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神经网络语言模型的发展。RNN通过引入循环连接,使得网络能够处理任意长度的序列数据,而LSTM通过引入门控机制解决了RNN在训练过程中的梯度消失或爆炸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模型处理长文本的能力。 #### 1.2.3 变革之年:Transformer模型的诞生 **1.2.3.1 Transformer的横空出世** 2017年,Vaswani等人提出的Transformer模型彻底改变了NLP的格局。Transformer摒弃了传统的RNN结构,采用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来捕捉序列中的依赖关系,不仅实现了并行计算,还显著提升了模型处理长距离依赖的能力。Transformer的提出,标志着NLP进入了“预训练+微调”的新时代。 **1.2.3.2 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兴起** 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语言模型(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 PLM)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模型通过在大规模文本数据上进行无监督预训练,学习到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和通用表示,随后通过简单的微调即可应用于各种下游NLP任务。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强大的双向编码能力和卓越的性能,在多个NLP基准测试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领了NLP领域的新一轮研究热潮。 #### 1.2.4 大规模语言模型的繁荣 **1.2.4.1 规模与性能的飞跃** 随着计算资源的不断升级和算法的优化,大规模语言模型在模型规模和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BERT(基础版约3.4亿参数)到后来的GPT系列(如GPT-3,拥有1750亿参数),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性能的显著提升,使得模型能够处理更加复杂、多样化的语言任务。 **1.2.4.2 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 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应用领域也迅速拓展,从最初的文本分类、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等传统NLP任务,到如今的文本生成、代码编写、对话系统、内容创作等新兴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和无限的潜力。特别是在自然语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NLG)方面,大规模语言模型能够生成流畅、连贯、富有创意的文本,极大地丰富了人机交互的方式和内容。 **1.2.4.3 挑战与反思** 然而,随着大规模语言模型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如模型的可解释性、偏见与公平性、计算资源消耗等。此外,如何更好地控制模型生成内容的质量、避免有害信息的传播,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享受大规模语言模型带来的便利和惊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技术,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 结语 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是人工智能技术在NLP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缩影。从早期的统计语言模型到如今的深度学习时代,再到大规模语言模型的繁荣,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语言模型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并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
1.1 大语言模型的基本概念
下一篇:
1.3 大语言模型的构建流程
该分类下的相关小册推荐: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原理与金融实践(二)
AI 大模型系统实战
AIGC原理与实践:零基础学大语言模型(一)
机器学习训练指南
可解释AI实战PyTorch版(上)
ChatGLM3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应用开发与微调(下)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原理与金融实践(一)
人工智能超入门丛书--数据科学
AIGC原理与实践:零基础学大语言模型(三)
TensorFlow快速入门与实战
深入浅出人工智能(下)
AI 时代的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