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小册
AIGC
面试刷题
技术文章
MAGENTO
云计算
视频课程
源码下载
PDF书籍
「涨薪秘籍」
登录
注册
01 | 你真的需要个性化推荐系统吗?
02 | 个性化推荐系统有哪些绕不开的经典问题?
03 | 这些你必须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
04 | 画鬼容易画人难:用户画像的“能”和“不能”
05 | 从文本到用户画像有多远
06 | 超越标签的内容推荐系统
07 | 人以群分,你是什么人就看到什么世界
08 | 解密“看了又看”和“买了又买”
09 | 协同过滤中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哪些
10 | 那些在Netflix Prize中大放异彩的推荐算法
11 | Facebook是怎么为十亿人互相推荐好友的
12 | 如果关注排序效果,那么这个模型可以帮到你
13 | 经典模型融合办法:线性模型和树模型的组合拳
14 | 一网打尽协同过滤、矩阵分解和线性模型
15 | 深度和宽度兼具的融合模型 Wide and Deep
16 | 简单却有效的Bandit算法
17 | 结合上下文信息的Bandit算法
18 | 如何将Bandit算法与协同过滤结合使用
19 | 深度学习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有哪些?
20 | 用RNN构建个性化音乐播单
21 | 构建一个科学的排行榜体系
22 | 实用的加权采样算法
23 | 推荐候选池的去重策略
24 | 典型的信息流架构是什么样的
25 | Netflix个性化推荐架构
26 | 总览推荐架构和搜索、广告的关系
27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据采集关键要素
28 | 让你的推荐系统反应更快:实时推荐
29 | 让数据驱动落地,你需要一个实验平台
30 | 推荐系统服务化、存储选型及API设计
31 | 推荐系统的测试方法及常用指标介绍
32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推荐系统的攻防
33 | 和推荐系统有关的开源工具及框架介绍
34 | 推荐系统在互联网产品商业链条中的地位
35 | 说说信息流的前世今生
36 | 组建推荐团队及工程师的学习路径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小册>>
推荐系统概念与原理
小册名称:推荐系统概念与原理
### 15 | 深度和宽度兼具的融合模型:Wide & Deep 在推荐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如何平衡模型的记忆能力(即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到的特征交互)与泛化能力(即对新数据或未见过模式的适应能力)一直是研究者的核心挑战之一。传统的推荐算法如协同过滤、基于内容的推荐等,在某一维度上表现优异,但往往难以同时兼顾模型的深度和广度。为此,Google于2016年提出了Wide & Deep模型,这一模型通过结合线性模型(Wide)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部分,实现了推荐系统中记忆与泛化的有效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推荐系统的性能与用户体验。 #### 15.1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行为数据呈爆炸式增长,推荐系统需要处理的特征维度日益复杂。传统的推荐方法要么侧重于捕捉用户与物品之间的显式或隐式关系(如协同过滤),依赖于用户-物品交互矩阵的稠密程度;要么基于用户或物品的属性进行相似度计算(如基于内容的推荐),这些方法虽各有千秋,但在面对稀疏数据集或用户兴趣快速变化时显得力不从心。Wide & Deep模型的提出,正是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通过构建一个既包含记忆性又具备泛化能力的统一框架,来更精准地预测用户行为。 #### 15.2 Wide & Deep模型概述 Wide & Deep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宽度的线性模型(Wide)与一个深度的神经网络(Deep)并行组合,并通过一个共同的输出层进行联合训练。这种结构设计旨在同时捕获记忆信息和泛化信息: - **Wide部分**:该部分是一个广义的线性模型,包含用户特征和物品特征的交叉组合。这些交叉特征通常是手动设计的,用于捕捉用户与物品之间的直接关联,如“用户年龄=30 且 物品类别=电子产品”。这种设计使得Wide部分能够快速学习到用户与特定物品之间的直接联系,即模型的记忆能力。 - **Deep部分**:与Wide部分不同,Deep部分是一个多层感知机(MLP),它接受高维的稀疏特征作为输入,并通过嵌入层(Embedding Layer)将这些稀疏特征转换为低维稠密向量。这些向量随后被送入一系列隐藏层进行非线性变换,以学习特征之间的高阶交互。Deep部分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泛化能力,能够捕捉到那些不易被显式表达或历史数据中未直接体现的用户兴趣模式。 - **联合训练**:Wide & Deep模型的最终输出是Wide部分和Deep部分输出的加权和,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同时优化两个部分的参数。这种联合训练策略使得模型既能利用Wide部分的记忆性快速适应已知模式,又能借助Deep部分的泛化性探索新的用户兴趣点。 #### 15.3 模型实现细节 ##### 15.3.1 特征处理 在Wide & Deep模型中,特征的选择与处理至关重要。Wide部分通常依赖于人工设计的交叉特征,这些特征的选择需要基于业务理解和数据探索。Deep部分则对输入特征进行嵌入处理,将高维稀疏特征转换为低维稠密向量,以便进行高效的非线性变换。 ##### 15.3.2 嵌入层 嵌入层是Deep部分的核心组件之一,它负责将高维稀疏的类别型特征(如用户ID、物品ID)映射为低维稠密的实值向量。这些向量不仅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还使得模型能够学习到特征之间的潜在关系。 ##### 15.3.3 损失函数与优化 Wide & Deep模型通常使用逻辑回归的损失函数(如对数损失)作为优化目标,通过梯度下降或其变体(如Adam优化器)来最小化损失。联合训练过程中,Wide部分和Deep部分的参数是同时更新的,以确保两个部分能够协同工作,共同优化模型的预测性能。 #### 15.4 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Wide & Deep模型因其优异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电商推荐、视频推荐、新闻推荐等。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电商推荐案例,用于说明Wide & Deep模型的实际应用: - **输入特征**:包括用户特征(如年龄、性别、历史购买记录)、商品特征(如类别、品牌、价格)以及用户与商品之间的交互特征(如点击、加购、购买等)。 - **Wide部分**:设计如“用户年龄=30 且 商品类别=电子产品”的交叉特征,以捕捉用户与特定商品类别之间的直接联系。 - **Deep部分**:将用户ID、商品ID等稀疏特征通过嵌入层转换为稠密向量,并送入多层感知机进行非线性变换,以学习用户兴趣与商品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 **联合训练与预测**:通过联合训练Wide和Deep部分,模型能够同时利用记忆性特征和泛化性特征来预测用户是否会对某个商品产生兴趣(如点击、购买等)。 #### 15.5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Wide & Deep模型在推荐系统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自动化地生成有效的交叉特征以减少人工干预;如何进一步优化嵌入层的参数以提高模型效率;以及如何将模型扩展到更大规模的数据集和更复杂的业务场景中。未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创新性的模型架构被提出,以进一步提升推荐系统的性能与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Wide & Deep模型作为推荐系统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通过融合线性模型的记忆能力与深度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为推荐系统的精准性与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Wide & Deep模型及其衍生模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14 | 一网打尽协同过滤、矩阵分解和线性模型
下一篇:
16 | 简单却有效的Bandit算法
该分类下的相关小册推荐:
python与ChatGPT让excel高效办公(上)
AI时代产品经理:ChatGPT与产品经理(中)
AI时代架构师:ChatGPT与架构师(上)
ChatGPT中文教程
深度学习推荐系统实战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原理与金融实践(三)
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上)
AI时代程序员:ChatGPT与程序员(下)
我的AI数据分析实战课
ChatGPT通关之路(上)
用ChatGPT轻松玩转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PyTorch 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