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技术小册
AIGC
面试刷题
技术文章
MAGENTO
云计算
视频课程
源码下载
PDF书籍
「涨薪秘籍」
登录
注册
01 | 核心原理:能否画张图解释下RPC的通信流程?
02 | 协议:怎么设计可扩展且向后兼容的协议?
03 | 序列化:对象怎么在网络中传输?
04 | 网络通信:RPC框架在网络通信上更倾向于哪种网络IO模型?
05 | 动态代理:面向接口编程,屏蔽RPC处理流程
06 | RPC实战:剖析gRPC源码,动手实现一个完整的RPC
07 | 架构设计:设计一个灵活的RPC框架
08 | 服务发现:到底是要CP还是AP?
09 | 健康检测:这个节点都挂了,为啥还要疯狂发请求?
10 | 路由策略:怎么让请求按照设定的规则发到不同的节点上?
11 | 负载均衡:节点负载差距这么大,为什么收到的流量还一样?
12 | 异常重试:在约定时间内安全可靠地重试
13 | 优雅关闭:如何避免服务停机带来的业务损失?
14 | 优雅启动:如何避免流量打到没有启动完成的节点?
15 | 熔断限流:业务如何实现自我保护?
16 | 业务分组:如何隔离流量?
17 | 异步RPC:压榨单机吞吐量
18 | 安全体系:如何建立可靠的安全体系?
19 | 分布式环境下如何快速定位问题?
20 | 详解时钟轮在RPC中的应用
21 | 流量回放:保障业务技术升级的神器
22 | 动态分组:超高效实现秒级扩缩容
23 | 如何在没有接口的情况下进行RPC调用?
24 | 如何在线上环境里兼容多种RPC协议?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小册>>
RPC实战与核心原理
小册名称:RPC实战与核心原理
### 03 | 序列化:对象怎么在网络中传输? 在远程过程调用(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的广阔世界里,序列化作为数据交换的基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对象在网络间传输的桥梁,也是不同编程语言和系统之间沟通的通用语言。本章将深入探讨序列化的概念、原理、实现方式、以及在RPC中的应用与优化,帮助读者理解对象是如何跨越网络边界,从一台机器传输到另一台机器并被准确解析的。 #### 一、序列化的基本概念 **序列化**(Serialization)是指将数据结构或对象状态转换成可以存储或传输的格式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将对象的状态信息转换为字节流(或其他格式),以便在需要时能够重新构造出原始对象。反序列化(Deserialization)则是序列化的逆过程,即将字节流(或其他格式)转换回原始的数据结构或对象状态。 在RPC框架中,序列化机制尤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数据传输的效率、安全性和兼容性。高效的序列化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安全的序列化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泄露;而兼容的序列化则能确保不同语言、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能够正确交换。 #### 二、序列化的主要类型 根据应用场景和数据格式的不同,序列化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文本序列化**:如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等。这类序列化方式以人类可读的文本形式表示数据,便于调试和跨平台共享,但通常不如二进制序列化高效。 2. **二进制序列化**:如Java的Serializable接口、Protocol Buffers、Thrift等。二进制序列化将对象直接转换为字节序列,具有更高的压缩率和更快的传输速度,但可读性较差,且不同语言和平台间的兼容性需要特别处理。 3. **特定领域的序列化**:如针对游戏开发设计的序列化方案,或者用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交换格式,这类序列化往往针对特定场景进行了优化。 #### 三、序列化在RPC中的应用 在RPC框架中,序列化是数据从客户端传输到服务端(或反向)的必经之路。以下是序列化在RPC流程中的关键环节: 1. **客户端序列化**:当客户端调用远程服务时,首先需要将请求的参数(可能是复杂对象)进行序列化,转换成网络可传输的格式。这一步确保了无论对象在本地如何复杂,都能以统一的形式在网络中传输。 2. **网络传输**:序列化后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端。这个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效率都依赖于序列化机制和底层网络协议。 3. **服务端反序列化**:服务端接收到序列化后的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反序列化,恢复成原始的对象或数据结构。这样,服务端才能理解客户端的请求,并据此执行相应的逻辑。 4. **响应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服务端处理完请求后,将结果(可能也是复杂对象)序列化并发送回客户端。客户端再进行反序列化,得到最终的处理结果。 #### 四、序列化技术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合适的序列化技术对于RPC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在选择和优化序列化技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 **性能**:包括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速度、生成的数据大小等。高效的序列化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加快数据传输速度。 2. **兼容性**:不同的序列化技术可能对数据类型、版本控制等有不同的支持。选择兼容性好的序列化技术可以减少跨语言、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 3. **安全性**:一些序列化技术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如反序列化时的代码执行漏洞。选择安全的序列化技术,或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是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的关键。 4. **易用性**:包括API的友好程度、文档的完善程度等。易用性好的序列化技术可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在优化序列化性能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仅序列化必要的数据,避免传输冗余信息。 - **使用紧凑的二进制格式**:相比于文本格式,二进制格式通常具有更高的压缩率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 **自定义序列化逻辑**:对于特定的数据类型或业务场景,可以通过自定义序列化逻辑来优化性能或兼容性。 #### 五、常见序列化技术概览 1. **JSON**: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阅读和编写,同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但相对于二进制序列化,其数据体积较大,传输效率较低。 2. **XML**:与JSON类似,也是文本格式,但结构更为复杂,适用于需要表达复杂数据结构和关系的场景。 3. **Protocol Buffers**:由Google开发的一种轻便高效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格式,支持多种语言,具有向后兼容性,且生成的代码体积小、执行速度快。 4. **Thrift**:由Facebook开发的一种跨语言的服务部署和通信框架,内置了高效的二进制序列化机制,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多种传输协议。 5. **MessagePack**:一种高效的二进制序列化格式,类似于JSON但更小更快。 6. **Java Serializable**:Java自带的序列化机制,简单易用但性能较差,且存在安全问题。 #### 六、总结 序列化是RPC框架中实现数据跨网络传输的核心技术之一。选择合适的序列化技术并对其进行优化,对于提升RPC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序列化技术不断涌现,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在未来的RPC系统设计中,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序列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选择和应用。
上一篇:
02 | 协议:怎么设计可扩展且向后兼容的协议?
下一篇:
04 | 网络通信:RPC框架在网络通信上更倾向于哪种网络IO模型?
该分类下的相关小册推荐:
虚拟化之KVM实战
Linux云计算网站集群架构之存储篇
Linux系统管理小册
Kubernetes云计算实战
系统性能调优必知必会
Linux性能优化实战
分布式技术原理与算法解析
Ansible自动化运维平台
CI和CD代码管理平台实战
Redis入门到实战
云计算那些事儿:从IaaS到PaaS进阶(五)
高并发架构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