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所介绍的Python中的数学计算优化相关内容,主要是基于开发者在开发Python程序时常用的一些计算方法、赋值方法、算法进行优化,并不会涉及关于Python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数学计算或算法优化。
我们在日常编程中,经常会将多个变量的值进行交换,即对变量的值进行交换赋值,一般实现代码如下:
其实在Python中我们可以这么写:
上述代码要比一般代码节省内存空间,执行上也要比一般代码节省时间。而且,开发者在编写起来也比较容易,代码的可读性更好,后续更利于维护和升级。
对于字符串的处理,Python也提供了多种处理方式。当我们需要拼接多个字符串时,按照我们熟知的字符串处理方式来看,会直接采用“+”号这种方式,代码示例如下:
上述代码会通过“+”号将3个字符串拼接起来输出。在“+”号拼接方式的实现内部,操作系统会先创建一个新字符串,然后将两个旧字符串拼接,再复制到新字符串中,如果需要拼接的字符串数量有多个,那么操作系统就会创建多个拷贝和多个内存空间(重复上述过程),但是最终需要的字符串只需要占用一份内存空间就够了,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字符串拼接会造成一定的内存浪费和时间开销。因此,在拼接字符串时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而是采用下面这种Python优化后的拼接方式。优化后的字符串拼接方式:
上述字符串拼接方式整体采用的是基于C语言的占位符进行拼接。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字符串拼接时,Python并不会在内存中新建内存空间,而是在执行到带有占位符的代码时,首先识别有几个占位符,在识别到之后一次性分配这些占位符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并不会出现额外的占位符空间。上述采用占位符实现字符串拼接的Python字节码(关键部分)如图13-4所示。
通过图13-4可知,在使用占位符来拼接字符串时,Python解释器或虚拟机会使用LOAD_CONST字节码指令将占位符一次性载入内存,接着通过LOAD_NAME字节码指令来对应上述内存中占位符的数量(对应关系如图13-4所示),这就是通过占位符拼接字符串的实现原理。这种实现方式相对于使用“+”号的方式来说,不会重复申请内存来存放新的字符串,更不会在所有字符串拼接完成后再次申请新的内存,而是一次性申请能够放下占位符的内存,并一次性进行变量的载入,最后直接将拼接的字符串结果进行返回或输出。
这种方式节省了“+”号拼接字符串需要重复申请内存的操作,提高了字符串拼接效率,唯一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但是,如果读者对C语言深入了解,或者在平常工作中使用过C语言,那么理解这种代码就不会有任何难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