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试刷题>> 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其根的序号为 1,( )可判定序号为 p 和 q 的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层。
在面试中,被问及如何判断一棵完全二叉树中序号为p和q的两个节点是否位于同一层,是一个考察对完全二叉树性质理解以及算法设计能力的问题。作为高级程序员,我们不仅要能准确回答问题,还要能够优雅地通过代码实现这一逻辑,同时展现出对数据结构深层次的理解。
### 完全二叉树的性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完全二叉树的定义及其性质。完全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其中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被完全填满,并且所有节点都尽可能地向左对齐。在完全二叉树中,节点的序号(或称为索引)通常从1开始,并且遵循以下规律:
- 对于任意节点i(i > 1),其父节点的序号为 `i / 2`(整数除法)。
- 对于节点i的左子节点,若存在,其序号为 `2 * i`。
- 对于节点i的右子节点,若存在,其序号为 `2 * i + 1`。
### 判定逻辑
要判断序号为p和q的两个节点是否在同一层,最直接的方法是计算它们各自的深度(即它们到根节点的路径上边的数量),然后比较这两个深度是否相等。然而,在完全二叉树中,我们可以利用序号的性质来更高效地实现这一点。
由于完全二叉树的特性,同一层的节点序号在二进制表示下,除了最高位(可能由于树的总层数不同而不同)外,其余位都相同。但直接进行二进制操作可能会稍显复杂,且不是最直接的方法。更简洁的思路是,我们可以观察到,对于任意一层的节点,其序号总是连续的一段区间,且这个区间的起始和结束节点可以通过层数直接计算出来(尽管这里我们并不直接计算层数)。
一个更高效的方法是,通过计算p和q的“层内序号”(即在同一层内,相对于该层起始节点的偏移量),然后比较这两个层内序号是否在同一层的有效范围内。不过,由于直接计算层内序号需要知道层数,而题目并未直接给出层数的计算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折中的方法:利用完全二叉树的性质,通过不断除以2并比较余数来间接判断。
### 示例代码
虽然直接通过层内序号判断更为直观,但在这里,我将展示一个基于完全二叉树性质,通过不断向上追溯至同一祖先节点(不一定是直接父节点),然后检查p和q在向上追溯过程中是否始终保持在同一侧(左或右)的方法。这种方法虽不直接计算层内序号,但能有效判定节点是否在同一层。
```python
def are_on_same_level(p, q):
# 确保p和q均为正整数
if p <= 0 or q <= 0:
return False
# 当p和q相等时,显然在同一层
if p == q:
return True
# 使用队列进行层序遍历的模拟,但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检查p和q的祖先路径
while p != 1 and q != 1:
# 检查p和q的父节点是否在同一侧
if (p % 2 == 0) != (q % 2 == 0): # 如果p和q一奇一偶,则不在同一侧
return False
# 向上移动到父节点
p //= 2
q //= 2
# 如果p和q都回到了根节点(1),但它们之前不在同一侧,则不在同一层
return (p == 1) and (q == 1)
# 示例
print(are_on_same_level(3, 4)) # False, 因为3在左子树,4在右子树
print(are_on_same_level(3, 6)) # True, 因为它们在同一层
```
注意:上述代码通过检查p和q在向上追溯过程中是否始终在同一侧(即p和q的奇偶性始终保持一致)来间接判断它们是否在同一层。这种方法避免了直接计算层数的复杂性,但依赖于完全二叉树的性质。
### 总结
在面试中,对于这类问题,除了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清晰地解释你的思路,并展示你对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的深入理解。同时,通过编写简洁、高效的代码来验证你的想法,也是展现你作为高级程序员能力的关键。在码小课网站上分享这样的面试问题及解决方案,不仅能帮助自己巩固知识,也能为其他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