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试刷题>> 详细说说 redis 跳表的实现?
在深入探讨Redis中跳表(Skip List)的实现之前,我们需要理解跳表是一种可以替代平衡树的数据结构,它通过在多个层级上维护有序链表来加速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Redis选择跳表作为有序集合(Sorted Set)的底层实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其实现简单且效率高,特别是在并发环境下,跳表避免了平衡树在节点分裂和合并时可能产生的复杂锁机制。
### 跳表的基本组成
跳表由多层有序链表组成,每一层链表都是前一层链表的一个子集,通过“前进指针”和“层间指针”连接。最底层的链表包含所有元素,每往上一层,链表的节点数就逐步减少。层间指针允许跳表在查找时跳过多个节点,从而提高效率。
- **节点(Node)**:每个节点包含多个指针,包括一个或多个层间指针(指向同一层中下一个节点)和一个前进指针(指向下一层中的相同位置的节点,或如果该层是最后一层则指向`NULL`)。此外,节点还包含数据和层数信息。
- **层数(Level)**:跳表的层数是动态确定的,通常基于随机过程来决定新插入节点的层数,以确保跳表在平均情况下的性能。
### Redis中跳表的实现细节
Redis的跳表实现遵循了上述基本原理,并做了一些优化以适应其特定需求。Redis的跳表结构定义在`redis/src/zset.h`中的`zskiplistNode`和`zskiplist`结构体中。
```c
// 节点定义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 成员对象
robj *obj;
// 分值
double score;
// 后退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 层
struct zskiplistLevel {
// 前进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 跨度
unsigned int span;
} level[];
} zskiplistNode;
// 跳表定义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
// 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
struct z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 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 最大层数
int level;
} zskiplist;
```
### 插入操作
在Redis的跳表中插入一个新元素时,首先会随机决定新节点的层数(通常是一个小概率的递增过程),然后逐层更新链表,确保新节点正确插入并保持有序。
### 查找操作
查找操作从最高层开始,通过比较节点中的`score`值来定位,如果当前节点的`score`大于目标`score`,则向前移动到该层的下一个节点;如果小于,则通过层间指针下降到下一层继续查找,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到达最底层链表。
### 删除操作
删除操作与查找操作类似,首先定位到要删除的节点,然后逐层将该节点从前向链表中移除,并更新层间指针和跨度信息。
### 优化与特点
- **动态层数**:Redis跳表的层数是动态决定的,这有助于在保持效率的同时节省内存。
- **内存占用**:虽然跳表在多层上存储了额外指针,但相对于红黑树等平衡树,其实现更简单,且在特定场景下(如Redis的Sorted Set)表现出色。
- **灵活性**:跳表允许快速范围查询,这在有序集合的场景下非常有用。
### 示例代码(概念性)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直接给出完整的Redis跳表实现代码,但可以提供一个简化的插入操作伪代码概念:
```c
// 伪代码:插入新节点
void zslInsert(zskiplist *zsl, double score, robj *obj) {
int level = zslRandomLevel(); // 随机决定层数
zskiplistNode *newNode = createNode(level, score, obj);
// 查找插入位置
zskiplistNode *update[ZSKIPLIST_MAXLEVEL], *curr = zsl->header;
for (int i = zsl->level - 1; i >= 0; i--) {
while (curr->level[i].forward &&
(curr->level[i].forward->score < score ||
(curr->level[i].forward->score == score &&
compareStringObjects(curr->level[i].forward->obj, obj) < 0)))
{
curr = curr->level[i].forward;
}
update[i] = curr;
}
// 逐层插入新节点
for (int i = 0; i < level; i++) {
newNode->level[i].forward = update[i]->level[i].forward;
update[i]->level[i].forward = newNode;
newNode->level[i].span = update[i]->level[i].span +
(update[i]->level[i].forward ? update[i]->level[i].forward->level[i].span : 0);
}
// 其他更新操作,如后退指针设置、更新表尾等
// ...
// 更新跳表的长度和层数(如果需要)
zsl->length++;
if (level > zsl->level) {
zsl->level = level;
}
}
```
这段代码展示了跳表插入操作的基本框架,包括随机层数确定、查找插入位置和逐层插入新节点等关键步骤。注意,实际Redis代码会更加复杂,包括内存管理、错误处理和并发控制等。